首页 > 栏目首页 > 债券 >
 
 

全国科普日丨北京海淀一小区的家校社融合科普实践_全球讯息

2023-06-30 04:09:55  来源:南方Plus

“桌子去哪儿了?”“投影仪怎么不亮了?”“Wi-Fi怎么断了?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智学苑业主、智学苑智学堂创始志愿者,还记得2022年7月底刚刚开课时的窘迫情景。在社区、创始志愿者、几位业主的努力下,他们“变”出了桌子,“搞”定了通信,揪出了断网“元凶”。

社区科普怎么做?面对年龄段纵跨“白发垂髫”的听众,智学苑智学堂创始志愿者犯了难。因此,第一堂课,在小区内声望较高、智学苑智学堂创始志愿者之一,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李定平站了出来。

作为研究凝聚态理论物理方向的“大拿”, 那一天,李定平给小区里的孩子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“温度的故事”。相较于李定平在学校相授的“天之骄子”们,这堂课的“学生”更显稚嫩——最小的年仅5岁,最大也不过十几岁。

当然课堂背后也站了不少来蹭课的家长们,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。家长们调侃,上了北大教授的课,“约等于”上了北大!

第一堂课的成功,让智学苑智学堂创始志愿者踌躇满志,第二堂课便在一周后的8月7日正式开堂。这一次,智学堂迎来了同为小区业主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卢永璘讲述传统美文之《文心雕龙》。

卢永璘在北大任教四十余年,为北大学子开设了12门课程,其中《文心雕龙研究》《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》被“超星名师讲坛”录制在网上播放。而“智学堂”的三个题字,正是出于卢永璘之手。

这堂课上,卢永璘不仅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国文字之美、文学之美,还为课堂的大小朋友开具他心中十大传统经典书单,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鉴赏、欣赏和学习中国古典文化之美的大门。

到如今,不到一年的时间,智学堂已经为小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十四堂课——从基础科学到传统文学,到考古到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从恐龙“下海”到神奇的化学,从中医如何治疗新冠到如何修复河流生态,在小区内的北大教授业主的知识输出下,智学苑社区的孩子们在这系列科普的“盛宴”中品味成长。

据智学苑智学堂创始志愿者、小区业主林鹰介绍,由于场地有限,每次只能接受30名孩子的线下报名,每次报名额都被一抢而空。为保证公正公开,报名是在小区的微信群里以接龙的方式进行,排名30位以后的名额为替补。由于名额过于紧俏,家长们都上着闹钟抢着报名。

林鹰回忆,最火的一堂课,是智学堂第六讲,由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教授、博导江大勇讲述“恐龙时代海洋霸主的初闯之路”,在微信群里开始预告的时候,“家长们和孩子们就沸腾了,不到15秒,线下名额就抢光了。”她说,为了照顾到那些抢不到线下名额的孩子,智学苑智学堂从第一课起,就同步在腾讯会议上进行,迄今所有的课程均可回放。

科普不好做,社区科普更难,智学堂是如何植根于社区、不断成长起来的?

林鹰说:“从开始关注小区事务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一个梦想——希望这里老幼相携,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。连接社区内老幼的一个很好的方式,就是发挥这里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,让知识流动起来,让小区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个国家内最优质教育资源的益处,获得丰富和进步。”

林鹰居住了17年的西二旗智学苑位于北京西北五环附近,为拥有2303户、7000多居民的大型社区,其中有近700户北大教职员工、数百户附近高科技公司从业人员以及本地村民。

林鹰说,与很多业主构成比较同质化的小区不同,多样性是这个小区的特点之一。“试想,如果是一个基本以北大教职工为主的小区,他们平常就‘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’,对像‘智学苑智学堂’这样的公益知识分享的需求有多少?正是这里业主的多样性,从而有了匹配供给和需求的可能性。”

为了给社区内的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各门学科知识的机会,社区内北大老师李定平、冯支越、李宝荣、韩薇,以及“非北大业主”林鹰、何静、师赟、孟照丽作为创始志愿团队创办了社区内居民公益知识分享平台——智学苑智学堂。

由于社区条件有限,智学堂起初一直在小区3号楼地下室开展活动。活动室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,设备简陋,但“无大室,有大师”,智学堂依然受到了业主们的广泛欢迎,智学堂也有了自己的小小“粉丝团”。

8岁的大壮是智学苑的孩子,今年上小学三年级。他给智学堂的“堂后感”写道:“智学堂的教室小小的,桌子小小的,凳子小小的,小小的我坐上去刚刚好;智学堂的老师大大的,讲的内容也大大的,上天入地,无奇不有。”

12岁的陆希丞则说,从智学堂开办第一次课“温度的故事”以来,他就对每节智学堂都充满了期待。他在“堂后感”中说,他非常喜欢恐龙,当得知恐龙时代的海洋霸主是鱼龙时,他表示不可思议,感叹“生物的进化真是奇妙”,还得出了“看来太挑食要不得”的有趣结论。

相较于当初的艰苦条件,智学堂今年收获了好消息。受小区内的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的邀请,从第十二讲开始,智学苑智学堂正式从地下室迁至小学的多功能厅,开启家(智学苑智学堂)校(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)社(智学苑社区)融合的新征程,听众范围从小区扩大至小学覆盖的六个社区及邻近社区。

中关村第一小学西二旗分校家校项目负责人孟凡如说,智学堂进小学,为孩子们打破知识天花板提供难得的机会。“智学堂要到咱们学校啦!咱们可以听北大老师们讲课啦!”当她向孩子们预告这个好消息时,孩子们热烈鼓掌。

在智学堂的创办过程中,智学苑社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除了场地的支持外,在卢永璘为“智学堂”题字后,社区党委书记侯宇洁自掏腰包进行了装裱。每堂课开课之前,社区工作人员都和志愿者一道,打扫卫生、摆好桌椅。

林鹰说,社区的支持,对智学苑智学堂的顺利进行,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。反过来,由业主自发创设的智学堂公益知识分享,也走出了以往社区科普内容较为陈旧的窠臼,为社区科普活动提供了全新的优质内容。

6月29日是全国科普日。中国领导人向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贺信时曾强调,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,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。

在几位创始志愿者的心里,希望小小的智学堂,能为社区孩子们的未来打开更多扇窗。这些“窗”不仅是知识上的,也是品格上的。正如在李定平的第一课后,有家长感悟道:“即使对于最基础、最司空见惯的概念,老师在备课时仍然遍查典籍、精益求精,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就是青少年最应该学习的。”

南方+记者 赵晓娜

【作者】 赵晓娜
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关键词:

  
相关新闻
每日推荐
  • 滚动
  • 综合
  • 房产